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过时了?教育部:防止以“智育”取代劳动教育
时间:2021-09-02 16:26:01来源:作者: 点击:
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有的人认为,体力劳动如今已经过时了。
对此,在教育部8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称,“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目前,教育部教材局正在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调研评估,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机制。
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
田慧生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共同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
“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我们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都要通过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两种劳动形态,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他说。
为什么两份文件中都提出以体力劳动为主,田慧生介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针对当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根据调查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制定文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首先要抓好体力劳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
二是劳动教育要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这些观念、精神必须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靠简单的知识讲解、概念灌输,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形成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
另外,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看,每一育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和独特的教育内涵。劳动教育一方面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防止以“智育”取代劳动教育,避免单纯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讲劳动来实施劳动教育。既要防止泛化也要防止窄化。
防止劳动教育与劳技训练混为一谈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包括劳动教育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五个部分,着重强调了这样几点:
一是强调劳动教育注重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防止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或者泛化为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
二是强调劳动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防止把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过去的劳技训练混为一谈。
三是强调通过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四个途径,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解决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
四是强调围绕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示范等关键环节,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五是强调通过配备实施机构和人员、加强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建立协同实施机制等措施,严格组织实施要求,把劳动教育做细做实。
《指导纲要》已印发试行一年。目前教育部教材局正在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调研评估,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机制。
但有的人认为,体力劳动如今已经过时了。
对此,在教育部8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称,“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目前,教育部教材局正在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调研评估,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机制。
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
田慧生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共同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
“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我们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都要通过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两种劳动形态,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他说。
为什么两份文件中都提出以体力劳动为主,田慧生介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针对当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根据调查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制定文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首先要抓好体力劳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
二是劳动教育要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这些观念、精神必须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靠简单的知识讲解、概念灌输,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形成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
另外,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看,每一育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和独特的教育内涵。劳动教育一方面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防止以“智育”取代劳动教育,避免单纯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讲劳动来实施劳动教育。既要防止泛化也要防止窄化。
防止劳动教育与劳技训练混为一谈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包括劳动教育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五个部分,着重强调了这样几点:
一是强调劳动教育注重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防止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或者泛化为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
二是强调劳动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防止把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过去的劳技训练混为一谈。
三是强调通过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四个途径,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解决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
四是强调围绕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示范等关键环节,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五是强调通过配备实施机构和人员、加强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建立协同实施机制等措施,严格组织实施要求,把劳动教育做细做实。
《指导纲要》已印发试行一年。目前教育部教材局正在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调研评估,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机制。
- 上一篇:教育部:对培训机构卷钱跑路问题督…
- 下一篇:教育部等六部门:到2025年,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