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和律村:党建聚力移风易俗 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15 15:37:26来源:作者: 点击:
次
党建聚力移风易俗 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和律村
和律村地处桂中地区腹心地带,北回归线附近,日照充足,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耕地面积4070亩,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1870亩,林地面积3980亩。全村共1697户6322人,201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贫困村。近年来,和律村强化党建引领,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紧紧抓住文明建设的“魂”,牢牢扭住乡村振兴的“根”,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激发了广大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用党规引领村规,让“旧风俗”变“新风尚”
和律村紧紧围绕“党委领航、党员领头”的思路,从党员干部抓起,出台党员干部“治陋习、树新风”相关规定,立规明纪,强化约束,发挥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党规引领村规,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体现到《村规民约》中。同时,反复征求老村干、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乡贤人士等威望高、影响力大的村民的意见建议,让《村规民约》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突出村民主体地位,使《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开展“党员榜样在身边”“支部建堡垒、党员做先锋”等活动,鼓励党员带头主动学习、模范遵守践行。实行党员包户联系宣传制度,115名党员均有自己的宣传联系户,通过党员模范遵守和不定期入户宣传说教,保障《村规民约》落到实处,让《村规民约》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用党风引领民风,让社会风气“正”起来
党员带头移风易俗。党风正则民风淳。村党委强抓党风建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整治中狠抓党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不得违规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并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严厉查处。目前,村中没有党员违规大操大办。
党员带头“立”家训。村党委创新将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抓党员带头亮身份、立家规,以“好党风”引领“好家风”、促进“好村风”,助推乡村振兴。一方面,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立家训、晒家风,全村党员全部立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在弘扬优良家风中作表率,自觉做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另一方面,根据就近、就亲原则,通过1名党员联系若干户非党员家庭的“1+N”模式,发动村民立家规家训。目前全村1697户家庭,有1500多户有了家规、家训,督促自己,也教育子孙。
党员带头“谈”社风。村党委利用村民小广播、村史馆、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组织开展每月一期“谈社风”活动,邀请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复退军人、经济能人谈村规、谈家训,促使群众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形成“好村规大家谈、好家训大家讲”的良好风气,引领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
同时,创新党员贤孝讲堂、党员家庭厅堂、党员乡贤学堂、党员道德讲堂、党史村史讲堂等“五堂”建设,通过党员“五堂”搭建广大群众“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的平台,定期开展“乡贤故事我来讲”“村中故事我来谈”“家中故事我来说”等群众性宣传活动,党员村民现身说教,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暖民心
和律村把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融合来抓紧抓好,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双培双促”工程,把党员培育成志愿者,把志愿者培养成党员,通过党员带头组建了“文明守法”群众宣传小分队和“小喇叭”政策宣讲、“小保姆”服务企业等9个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达190多人。志愿者通过深入村屯开展政策宣讲、法制宣传等,逐步形成“夜话小广场”“老娘舅和谐小喇叭”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7个,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安全教育、学业成长等帮助106人次,为居民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普法宣传等服务1600人次。
在2020年春季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该村共招募社会志愿者52人,全部下沉“网格化”疫情防控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32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8500人次。该村创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夜话小广场”,邀请村内乡贤、各领域“土”专家31人次开展活动49场次,培育宣讲能手7人,受益群众5000多人次,“夜话小广场”成为群众喜爱的志愿服务品牌。
用党建引领产业,让“双文明”两翼齐飞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党委从整合农村“星级化党员”动态管理和评分定级登记工作入手,创新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办法,按照年龄、行业、流动情况、健康状况等实际,将农村党员分为“创业类”“管理类”“老弱类”“外出类“其他类”等5个类别,分类管理,精准引导,有效激发了全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委探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子,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实施“合作社+村集体+党员”“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成“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扶贫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吸收150户农户入股参与经营分红,吸收220多名农户就业务工。村党委通过引导何开峦、韦山峰等经济能人,先后成立了兴农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诚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85户农户入股经营,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带动600多人致富。截至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15元。
同时,通过党委引导,组织引导村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围绕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妯娌”等时代新人选树和宣传活动;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积极参与创建自治区四星级旅游区,开展庭院美化绿化工程,筹措资金在村主干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文明宣传栏,勾画打造“村规民约文化墙”50余块,征集各家各户100多个“文明小承诺”公布于宣传栏,弘扬传统美德。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和律村
和律村地处桂中地区腹心地带,北回归线附近,日照充足,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耕地面积4070亩,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1870亩,林地面积3980亩。全村共1697户6322人,201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贫困村。近年来,和律村强化党建引领,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紧紧抓住文明建设的“魂”,牢牢扭住乡村振兴的“根”,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激发了广大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用党规引领村规,让“旧风俗”变“新风尚”
和律村紧紧围绕“党委领航、党员领头”的思路,从党员干部抓起,出台党员干部“治陋习、树新风”相关规定,立规明纪,强化约束,发挥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党规引领村规,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体现到《村规民约》中。同时,反复征求老村干、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乡贤人士等威望高、影响力大的村民的意见建议,让《村规民约》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突出村民主体地位,使《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开展“党员榜样在身边”“支部建堡垒、党员做先锋”等活动,鼓励党员带头主动学习、模范遵守践行。实行党员包户联系宣传制度,115名党员均有自己的宣传联系户,通过党员模范遵守和不定期入户宣传说教,保障《村规民约》落到实处,让《村规民约》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用党风引领民风,让社会风气“正”起来
党员带头移风易俗。党风正则民风淳。村党委强抓党风建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整治中狠抓党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不得违规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并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严厉查处。目前,村中没有党员违规大操大办。
党员带头“立”家训。村党委创新将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抓党员带头亮身份、立家规,以“好党风”引领“好家风”、促进“好村风”,助推乡村振兴。一方面,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立家训、晒家风,全村党员全部立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在弘扬优良家风中作表率,自觉做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另一方面,根据就近、就亲原则,通过1名党员联系若干户非党员家庭的“1+N”模式,发动村民立家规家训。目前全村1697户家庭,有1500多户有了家规、家训,督促自己,也教育子孙。
党员带头“谈”社风。村党委利用村民小广播、村史馆、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组织开展每月一期“谈社风”活动,邀请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复退军人、经济能人谈村规、谈家训,促使群众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形成“好村规大家谈、好家训大家讲”的良好风气,引领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
同时,创新党员贤孝讲堂、党员家庭厅堂、党员乡贤学堂、党员道德讲堂、党史村史讲堂等“五堂”建设,通过党员“五堂”搭建广大群众“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的平台,定期开展“乡贤故事我来讲”“村中故事我来谈”“家中故事我来说”等群众性宣传活动,党员村民现身说教,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暖民心
和律村把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融合来抓紧抓好,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双培双促”工程,把党员培育成志愿者,把志愿者培养成党员,通过党员带头组建了“文明守法”群众宣传小分队和“小喇叭”政策宣讲、“小保姆”服务企业等9个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达190多人。志愿者通过深入村屯开展政策宣讲、法制宣传等,逐步形成“夜话小广场”“老娘舅和谐小喇叭”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7个,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安全教育、学业成长等帮助106人次,为居民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普法宣传等服务1600人次。
在2020年春季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该村共招募社会志愿者52人,全部下沉“网格化”疫情防控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32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8500人次。该村创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夜话小广场”,邀请村内乡贤、各领域“土”专家31人次开展活动49场次,培育宣讲能手7人,受益群众5000多人次,“夜话小广场”成为群众喜爱的志愿服务品牌。
用党建引领产业,让“双文明”两翼齐飞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党委从整合农村“星级化党员”动态管理和评分定级登记工作入手,创新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办法,按照年龄、行业、流动情况、健康状况等实际,将农村党员分为“创业类”“管理类”“老弱类”“外出类“其他类”等5个类别,分类管理,精准引导,有效激发了全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委探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子,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实施“合作社+村集体+党员”“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成“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扶贫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吸收150户农户入股参与经营分红,吸收220多名农户就业务工。村党委通过引导何开峦、韦山峰等经济能人,先后成立了兴农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诚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85户农户入股经营,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带动600多人致富。截至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15元。
同时,通过党委引导,组织引导村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围绕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妯娌”等时代新人选树和宣传活动;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积极参与创建自治区四星级旅游区,开展庭院美化绿化工程,筹措资金在村主干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文明宣传栏,勾画打造“村规民约文化墙”50余块,征集各家各户100多个“文明小承诺”公布于宣传栏,弘扬传统美德。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 上一篇:乡村振兴靠什么?…
- 下一篇: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面向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