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红色中国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大事记

时间:2021-11-18 14:15:37来源:作者: 点击:
1921年7月23日的夜晚,13名选择相信的革命者齐聚上海法租界石库门,在一座居民小楼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详尽讨论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从此,风云世界逢春起,换了人间。

100年栉风沐雨,100年上下求索,100年浪里飞舟,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党百年大事记》中,我们沿着红色印记,追忆南湖的碧波荡漾、井冈山上的燎原野火、遵义会议的宏伟畅想,追想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深圳蛇口工业区第一声“开山炮”。追寻是为了纪念,不忘来时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再次站在桅杆尖头,抚今追昔,重温百年光荣梦想,常怀初心砥砺前行。

史为镜,知兴替,昨日种种皆为序章。大历史就是当下。

建党100年100个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革命时期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国共合作”方针。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五卅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成为导火线,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席卷全国,史称“五卅运动”。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
 
土地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起义军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4月,朱德、陈毅率领一万余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召开,会上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百色起义。

建立鄂豫皖根据地
1930年,以大别山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

反“围剿”
1930年10月到1932年年底,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率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开始长征。

长征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此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时期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

八路军与新四军
1937年8月,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学义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9月,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革命根据地创立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1938年春,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创建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鲁豫根据地。

《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演讲,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9—11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延安举行,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游击队与抗日联军
1938年10月,惠阳、广州失陷。中共广东党组织积极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东江纵队;海南岛的红军游击队后来发展为琼崖纵队;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根据地民兵在埋地雷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进攻,陆续参战部队达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

反“扫荡”斗争
1941—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的反“扫荡”斗争,牵制、消灭了大量日军。

整风运动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讲演,在全党展开整风运动。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党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

主张建立联合政府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建立各抗日党派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中共七大
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全面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随后总司令朱德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

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

《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撤离延安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18日,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

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土地改革
1947年7—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进驻西柏坡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东渡黄河,随后辗转进驻河北西柏坡。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发起辽沈战役;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平津战役期间,天津解放后,解放军宣传队在街头作宣传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5月27日,解放军攻占上海。

进京“赶考”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向北平进发,3月25日进驻北平。

《论人民民主专政》与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署;1958年10月,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土地改革与“三反”“五反”
1950年冬到1952年年底,党领导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出席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1953年12月,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一五”计划
1953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1956年7月,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第一部宪法通过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研制原子弹
1955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27日,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大跃进”
1957年冬,全国拉开“大跃进”序幕。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2年,党中央召开中央工作扩大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

“四个现代化”
1964年年底,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社会风尚的一个标志。

全面发动“文革”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中美、中日关系破冰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正式建交的联合公报。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9月29日,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6日,“ 四人帮”被粉碎。

邓小平复出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5月10日,《理论动态》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2月13日,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拉开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8月,中央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2—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开放

两岸关系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叶剑英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九二共识”。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二三月间,我边防部队实施对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平反冤假错案与彻底否定“文革”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9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被公开审判。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科教兴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1983年10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6年11月,我国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三步走”
继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

“一国两制”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开发浦东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发浦东。

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香港、澳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讲”教育与“三个代表”
1998年11月至2000年年底,全党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2月21—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西部大开发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国际合作与入世
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成立;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击“非典”胜利
2003年6月,我国抗击“ 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科学发展观”
2003年8月底到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

国共两党领导人会晤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汶川抗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2010年9月底,汶川重建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

奥运会与世博会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随后举行了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
2012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粮食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新战略等。

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首次提出并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脱贫攻坚
2012年12月29—30日,习近平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以此为起点,作出向贫困宣战的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2013年11月,习近平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共十九大
2017年10月18—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民法典颁布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年11月23日,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场举全党之力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参考书目:《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2月第1版;新周刊选编)
版权所有:友求智能(北京)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4877号
监督电话:010-68550858